8月21日,江西台《都市现场》记者在湖南省钢材流通量更大的交易集散地——湖南钢材大市场看到,多家商户正在销售“瘦身”钢筋。“瘦身”钢筋,是指通过冷拉、截断后二次拉长等加工手段,将原本符合国家标准的螺纹钢强行压缩直径、“瘦身”变细的劣质钢筋。
据了解,湖南钢材大市场年货物吞吐能力超300万吨,市场聚集涉钢企业数百家。多家钢材商户毫不避讳,直言有“非标”钢筋在售。而湖南钢材大市场内的“瘦身”钢筋多来自于市场内一家加工厂。
黑心商家如此做的目的不难了解,要靠此多赚些钱。但这样的赚钱法子,跟谋财害命没什么区别。现实中,这些钢筋往往会用于高楼大厦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,一旦其质量大打折扣,势必会让早年间的“楼脆脆”“楼歪歪”等情况再次出现。
我国刑法明确规定,生产者、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、掺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,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,即构成生产、销售伪劣商品罪。因此,对这些公然干黑心勾当的不法分子,符合条件的必须以刑责加以震慑。
多年来,“瘦身”钢筋乱象频见报端。如2011年,新华网就曾发出“345吨‘瘦身’钢筋如何流进 *** 保障性住房工程”的诘问;2014年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曝光南阳市一些建设项目工地违法加工、使用“瘦身钢筋”;2021年,央视3·15晚会也曝光了广东一工厂上万吨翻新钢筋流入工地的黑幕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“瘦身”钢筋乱象还没有绝迹,个中缘由值得深思。
具体到湖南,据长沙晚报报道,2021年央视3·15晚会后,湖南就要求在全省开展钢筋质量专项检查行动,建立生产企业档案和经销企业档案,掌握热轧、冷轧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流向,确定监管对象。
但从此番媒体的调查情况看,当地的相关工作显然还存在不少漏洞。何况,从报道内容看,钢材大市场售卖“瘦身”钢筋几乎是“公开的秘密”,因此,当地相关方面显然有必要检视“自身的工作是否真的做到位了”。
比如,报道显示,这些“瘦身”钢筋不仅可以悬挂原厂自带的合格证,施工方在交付验货环节也没有做好把关。可见,不止售卖钢筋的商户在弄虚作假,在终端环节也存在相应的问题。
住建部2011年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》明确“严把钢筋进场关”。但涉事场所显然并未做到这些要求。本该把好的关卡没有把好,有必要追问,谁在为“瘦身”钢筋层层放行?
报道称,不少“瘦身”钢筋已流入在建工地。这需要当地做好全面排查工作,既要及时止损,也要诉诸既往。换言之,除了要阻止报道中提及的“瘦身”钢筋用于建筑外,一旦发现更多违法违规情况,必须依法依规加以处理。
撰稿 / 苏士仪(媒体人)
评论列表
的“楼脆脆”“楼歪歪”等情况再次出现。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,生产者、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、掺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,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,即构成生产、销售伪劣商品罪。因此,对这
2025年08月27日 02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