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9日,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泰金新能”)将迎来科创板IPO上会审议的关键节点。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,拟募集9.9亿元用于产业化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——相较于最初申报稿中15亿元的募资规模,不仅总额缩水超3成,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更是被直接删除。
募资“瘦身”背后,是泰金新能难以掩盖的财务与技术隐忧。从大规模股权曾依赖代持的历史遗留问题,到远超行业均值的资产负债率,再到不足同行一半的研发投入,多重风险交织下,其科创板上市之路的“成色”正受到市场密集拷问。
代持还原真实性存疑:员工人数矛盾与股份支付隐忧
泰金新能的股权历史,始终绕不开“代持”这一核心争议点。据其招股书披露,2022年5月职工股规范前,共有951名实际出资职工(含代持人及西北院工会预留)通过8名代持人持有公司前身泰金有限6960万元出资,持股比例高达58%。即便剔除8名代持人自身持股,外部代持股份占比仍达44.98%,接近总股本的一半。
为解决代持问题,公司在2022年8月设立昌泰天同、丰泰天同、隆泰天同等4家员工持股平台,将8名代持人手中代155名实际出资职工持有的3484.7万元出资“还原”至实际持有人名下,涉及股权比例接近30%。泰金新能强调,此举仅是“历史代持的还原”,不存在股权激励安排,因此无需计提股份支付费用。
但这一解释却与公开数据存在明显矛盾。招股书称,自2012年7月起至2022年8月,代持对应的真实股东人数稳定在166人左右(剔除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叠人数后,实际人数在125人至155人)——这意味着,2012年后公司员工总数至少需达到125人,才能满足“每人对应一份代持股份”的基本逻辑。
然而,天眼查显示的社保缴纳人数却给出了相反的线索:2016年泰金新能母公司员工人数为108人,2017年进一步降至84人。即便将同期唯一子公司西安赛尔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38名员工纳入统计,2017年集团总人数也仅为122人,仍未达到125人的更低要求。2016年母公司108人的规模,更是与“125名真实股东”的说法存在直接冲突。
“代持还原的前提是‘真实股东存在’,若当年员工总数不足以覆盖代持人数,所谓的‘还原’是否存在虚构股东、粉饰股权结构的可能?”一位长期关注IPO的财务人士提出疑问。更关键的是,如果这4家持股平台并非“代持还原”而是实质的股权激励,泰金新能将面临巨额股份支付费用的压力。
根据招股书披露的2022年8月股权 *** 价格计算,当时公司估值约7.21亿元,对应 *** 价格6.01元/注册资本。若按股权激励常见的“打五折”——3元/注册资本定价,此次涉及3484.7万元出资的股权安排,将产生约1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,而2022年泰金新能归母净利润仅为0.98亿元。
高负债压顶 研发费用率不足同行一半
回溯2022年至2024年的财务数据,泰金新能的合并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,分别达到91.35%、92.04%和84.86%。即便2024年有所回落,仍显著高于同期行业61.19%、59.17%、59.21%的平均水平,负债压力远超同行。公司对此解释称,负债主要来源于合同负债(即客户预付款),此类负债无需实际现金偿付,因此“风险可控”。
但2024年的财务数据直接戳破了这一说辞。当年泰金新能合同负债骤降9.19亿元,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,直接跌至-4.7亿元。这一变化清晰暴露了其“订单驱动型”资金模式的脆弱性——一旦下游客户减少预付款或延迟订单,公司的现金流便会立刻承压。
更严峻的是,在铜箔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,泰金新能的存货风险已不容忽视。截至2024年,公司存货规模高达20.7亿元,若下游客户因自身资金压力选择延期验收甚至取消订单,这部分存货将面临大幅减值的风险。而以其当前84.86%的资产负债率和持续偏低的流动比率、速动比率,一旦存货减值发生,很可能引发“现金流恶化—偿债能力下降—订单进一步流失”的连锁危机。
矛盾的是,在高负债的财务高压下,泰金新能仍在2022年度实施了6000万元的大额现金分红,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六成左右。“在企业亟需资金支撑IPO筹备和业务扩张的关键阶段,优先满足股东分红需求,不仅削弱了公司的财务稳健性,更在国资背景下引发了对国有资产权益分配合理性的争议。”前述财务人士表示。
作为冲刺科创板的企业,“科技创新能力”是泰金新能的核心卖点之一,但其一贯的低研发投入与技术隐患,却让这一卖点显得底气不足。
2022年至2024年,泰金新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755.39万元、4854.30万元和7183.97万元,看似逐年增长,但其研发费用率却从3.74%降至2.91%,2024年虽小幅回升至3.27%,仍不足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5.33%、5.80%、7.25%平均水平的一半。这种投入力度,不仅反映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,更直接影响其长期竞争力的构建。
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,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。
评论列表
估值约7.21亿元,对应转让价格6.01元/注册资本。若按股权激励常见的“打五折”——3元/注册资本定价,此次涉及3484.7万元出资的股权安排,将产生约1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,而2022年泰金新能归母净利润仅为0.98亿元。 高负债
2025年08月27日 20:10的真实股东人数稳定在166人左右(剔除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叠人数后,实际人数在125人至155人)——这意味着,2012年后公司员工总数至少需达到125人,才能满足“每人对应一份代持股份”的基本逻辑。 然而,天眼查显示的社保缴纳人数却给
2025年08月28日 02:03原”而是实质的股权激励,泰金新能将面临巨额股份支付费用的压力。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2022年8月股权转让价格计算,当时公司估值约7.21亿元,对应转让价格6.01元/注册资本。若按股权激励常见的“打五折”——3元/注册资本定价,此次涉及3484.7
2025年08月27日 21:2698%,接近总股本的一半。 为解决代持问题,公司在2022年8月设立昌泰天同、丰泰天同、隆泰天同等4家员工持股平台,将8名代持人手中代155名实际出资职工持有的3484.7万元出资“还原”至实际持有人名下,涉及股权比例接近30%。泰金新能强调,此举仅是“历史代持的还原”
2025年08月28日 01:45